自考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》主要有三大部分组成,即马克思主义哲学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。三者相辅相成,不可分割。以下是2020年深圳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试题一内容,供考生复习。
单选题
1、“ 沉舟侧畔千帆过,病树前头万木春。”“芳林新叶催陈叶,流水前波让
后波。”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D
A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
B 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
C 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
D 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
2、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“白马非马”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 D
A 内因和外因的关系
B 矛盾统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
C 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
D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
3、下列选项中,正确表达了实践含义的是 D
A 实践是人主观的精神活动
B 实践是主观创造客观世界的活动
C 实践是应付外部环境的活动
D 实践是主体认识和改造客体的社会性物质活动
4、“纸上得来终觉浅,绝知此事要躬行。”陆游这一名句强调的是 A
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
B 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
C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
D 间接经验毫无用处
5、真理是有价值的,说的是 C
A 真理是客观的
B 真理是发展的
C 真理能满足人的需要
D 有用的就是真理
6、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。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C
A 进行社会调查
B 分析实际情况
C 理论付诸实践
D 总结经验教训
7、“ 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,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
向前进。”这说明 A
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
B 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
C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
D 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
8、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 C
A 感性认识是可靠的 , 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
B 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 , 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
C 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 , 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
D 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 , 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
9、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 B
A 感性认识—理想认识—感性认识
B 实践—认识—实践
C 认识—实践—认识
D 概念—判断—推理
10、恩格斯说:“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。”这说明 B
A 自然界是认识发展的动力
B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
C 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
D 人具有认识自然的能力
填空题
1、在其现实性上,人的本质是人的一切( 社会关系 )的总和。
2、生产关系范畴反应的是人与人之间的( 经济 )关系。
3、一定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是该社会占统治地位的(生产关系)各方面的总和。
4、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社会( 经济基础 )之上的意识形态及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的总和。
5、生产商品的劳动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, 其中具体劳动的作用是创造( 使用价值 )。
6、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形成的条件是( 社会分工 )和生产资料公有制。
7、在私有制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的作用会导致小商品生产者( 两极分化 )。
8、资本主义生产成本是( 可变资本 )和不变资本的价值。
9、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实质上是( 生产过剩 )的危机。
10、商业利润的实质是产业工人创造的一部分( 剩余价值 )的转化形式。
推荐: